133 0641 9704
发布时间:2023.05.16 分类:技术动态 点击:次
8月8日晚上,4川省阿坝州9寨沟县产生7.0级地震,震源深度20千米,引发国内外媒体和民众广泛关注。
地震在自然灾害中的危害性很强,而原来,橡胶作为1种高份子弹性体材料,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被视作对付地震的特种材料,能起到减轻地震破坏力度的作用。从已获得的效果来看,更有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特点。
以橡胶为基材的防地震制品相继问世,在日本、美国等获得了进展,在中国也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、试用,积累了成果。
橡胶减隔震支座
橡胶减隔震支座解剖图。
隔震建筑主要采取橡胶支座隔震,橡胶隔震支座能减小地震作用,消除或有效减轻结经国外提纯加工再进口中国构或非结构的破坏,从而起到隔离消减地震能量的作用。
实际上是通过隔震层的水平向大变形运动消耗掉大部份地震能量,减轻上部结构所遭到的惯性地震作用,有效下降地震引发的结构加速度反应、减小层间剪力及相应的剪切变形。
橡胶减隔震支座主要有几种类型:高祖尼橡胶支座、天然橡胶支座、铅芯橡胶支座,和弹性滑动支座。它们各有特性,安装程序也有不同。
利用实例
中国造世界第1幢橡胶支座隔震住宅楼
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。
位于汕头市陵海路38号,建有世界第1幢橡胶支座隔震住宅楼、中国第1幢隔震房屋,该抗震楼建成于1993年,是1座8层住宅楼,有56间房间。
地震中,隔震楼在橡胶隔震层上缓慢摇摆,将地震反应降至很低,房屋结构在地震中保持弹性,没有任何破坏,只是轻微摆动,居住者几近没有感觉。联合国工发组织在汕头召开国际会议,向世界各国推行了这类技术,称之为“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3个里程碑”。
据了解,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是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委员,高性能碳纤维特点产业集群也是当年汕头隔震楼项目的设计组组长。近几年,周福霖团队致力“层间隔震”和“3维隔震”新技术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利用,成果被用在国内多项工程。
港珠澳大桥用橡胶元件防8级地震
港珠澳大桥桥墩上安装了时期新材研制的橡胶隔震支座。
中国最大的跨海大桥——港珠澳大桥,每一个桥墩上就安装了时期新材研制的橡胶隔震支座,用来抵抗台风、地震等外力对桥梁的破坏。
当时,港珠澳大桥工程组和设计团队与周福霖团队1起,对这座世界上最长的有地震断层穿过的跨海大桥,采取隔减震技术,解决抗震设计困难。
周福霖带着团队,经过详细计算分析,将隔震层设置在桥墩顶部。地震来临时,桥墩和桥梁之间是柔软的,产生的地震力大概只有原来的1/3。
昆明新机场航站楼
昆明新机场航站楼是全球最大的减隔震单体建筑。
全球最大的减隔震单体建筑——昆明新机场航站楼的实现,开发了大尺寸高荷载支座、低硬度隔震支座、高阻尼隔震支座和低磨擦系数的滑移支座。在橡胶配方、生产工艺方面实现了自助创新,克服间隔震支座产品性能和质量稳定性差的困难所有手柄放到零位,抗震性能到达了发达国家水平。
昆明新机场航站楼隔震技术所实现的科技创新,获得了多项专利,有关经验丰富和完善了中国隔震技术的国家标准和有关行业规范,推动了隔震技术的进步。
要求铝材有高的韧性